專業的"智慧教室",打造智慧教育生態圈
近年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等各級文件均要求,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教育管理和教學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均衡公平發展。
![]()
傳統教學手段逐漸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需求。主要表現為: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行為無法分析、異地教學無法實現、出勤率統計方式繁瑣、學生聽課狀態憑主觀判斷、教室對現代化教學參與度不高、管理者缺乏有效直觀的手段來進行教學監督管理等問題。

微必知推出的智慧教室解決方案,堅持從教育本身出發,基于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真實的教學情境,結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高新技術,以軟硬一體的方式實現集中智能錄制、遠程互動以及常態化的直播錄播,為教學決策提供大數據支撐,打造智能、高效的學習生態環境。通過智慧教室解決方案,在全面輔助教、學、管三方應用需求以及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基礎上,還可以逐漸實現教育公平化。
智慧教室解決方案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走向多元化,新的教室布局與教學模式,授導型、研討型、遠程互動多種教學并存
?學情分析:基于人臉識別技術,自動統計教室使用率、課堂出勤情況以及學生上課狀態,為課堂教學提供直觀技術分析
?課內互動:借助移動終端可方便地開展課堂,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學質量
?移動應用:應用轉向移動端,利用手機或者Pad既完成教師“去講臺化”,拉近師生關系,且操作使用方便
?智能錄制:多場景、多種教學模式的全自動智能化采集,既保證了教學視頻資源的充足,又真正地解放人力成本,使名師的優質課堂教學在無需干擾教學的情況下輕松錄制
?可視化管理:提供了可視化集中控制管理系統,可全面監控課堂情況,結合動態的數據呈現,方便教學管理者日常監控、督導巡課等工作的開展
?一鍵式操控:智慧教室功能多,所有的操作教師通過觸摸屏,即可掌控教室內各個教學設備開關,方便迅速地實現模式切換

智慧講臺
智慧講臺是智慧教室的關鍵部件,智慧講臺作為交互式教學終端,智慧講臺將安全可靠且可擴展的系統與先進的觸屏技術、多點手勢識別相互融合,并支持各類音視頻、自制課件集成,和現有系統的對接,可滿足各類型院校的需求。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同時,減輕教師的操作負擔,降低培訓成本。

方案特色
?資源共享、教育均衡:支持普通教學模式、錄播模式、分組研討模式、互動教學模式、教學考試模式等多種教學模式;可以實現校內、校際之間優質資源共享,實現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化
?智能的學情分析:手機一鍵查看課表、課表更新及時掌握。人臉檢測算法考勤、大數據分析為各業務主管部門提供業務指導和決策支持
?實時化的課堂互動:課內互動,實時互動及時向老師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查漏補缺;遠程互動,支持跨區跨班級的遠程互動,實現“同上一堂課,共享一優師”的目的
?常態化的直播課程:直播:可用于課堂直播、活動直播、公開課、會議直播等各種直播場景;錄播:支持按課表錄課和手動錄課兩種模式,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錄制課程
?便捷的移動應用:可靈活接入已有app,無縫連接,也可定制智慧教室app

典型案例
2016 年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于辦好開放大學的意見》,強調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新成果,探索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 代特征的開放大學辦學模式,其中明確要建設“云教室”。2012 年 6 月,國家開放大學第一間 云教室在廣西北海電大落成。國家開放大學以總部援建、總部分部共建等形式,累計建成 312 間云教室和21 間控制中心,覆蓋 22 個分部。

“云教室”實現了總部、分部、地方學院和學習中心的互聯互通。作為最先進信息技術在遠程教育領域的應用典范,“云教室”可實現在線面授教學、遠程實時教學、課程實時錄播、網絡直播教學、視頻會議、遠程面試與答辯、網絡考試與考試監控等功能,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緩解邊遠地區師資不足等問題。
海淀區智慧教育視訊平臺項目二期
海淀區智慧教育視訊平臺項目是覆蓋區教委及所屬中小學、幼兒園、職業學校和直屬單位的智慧教育視訊平臺建設項目。通過項目的建設,實現校級視頻會議、區級視頻會議、電話會議、教研培訓、網絡電視、應急指揮、中高考巡查、校園聯防、媒資點播等各種應用。

海淀區智慧教育視訊平臺項目主要包括小學(127所)、職高工讀和特教(16所),共計143所學校的視訊平臺建設工作,包含原有視訊核心設備的擴容、會議室設備、143套校級+8套總部視訊集會分中心的接入、完成一期部分校級視訊集會分中心與本期融合對接、系統集成和相應運維服務。
智慧教育視訊平臺的建設,進一步提升了視訊服務能力,促進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滿足海淀教育跨校區、跨學區、跨地區網絡化和可視化交流溝通需求,為全區的教育可視化協同辦公,區?,F代化集約管理等提供服務平臺。

線上課堂觀摩、教研直播和科研專題等專用網絡視頻空間,可以構建優質視頻教育資源的推廣方式,拓寬名師優課的發展渠道,突破教室和校園的物理空間限制,有力推動實時式和適時式的資源均衡供給內容在海淀區得到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