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小程序應用場景更多在線下?
對于商家而言,微信小程序很大一部分的價值提現來源于微信,微信將龐大的用戶精準導流給商家,還能輕松為商家提供用戶的喜好等信息。這是商家在小程序開發之初,最為看重的部分。

而微信小程序之父張小龍曾說,小程序最大的應用場景是在線下。為什么這么說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歸納一下:
1、O2O服務小程序

以餐館為例,對他們來說做一個app相對不現實,因為花費的成本太高,維護更新起來也非常麻煩,后期的費用是一筆可觀的支出。
而現在消費者只需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接入小程序,立馬就能看見菜單,從而完成點菜,購物等交易。不僅如此,消費過后還會留存用戶信息。這就相當于微信直接給商家對接了會員體系,然后通過微信輕松地了解用戶的消費習慣、偏好,針對性地做推薦、誘導購買、會員優惠等。
2、公眾號+小程序

對自媒體來說,小程序的玩法可謂是多種多樣,相互結合的。通過小程序與公眾號關聯,小程序與公眾號進行互動,讓公眾號有了很多的可操作性,除了貼片廣告,用小程序開展教育培訓也是一種可能。
很多人都有邊走路,邊閱讀;或者邊坐車,邊閱讀;又或者是邊吃飯,邊閱讀的情況。而這個時候,打開得最多的就是微信公眾號,瀏覽里面的相關新聞資訊。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是通過公眾號圖文吸引閱讀流量,通過小程序嵌入,引發用戶購物需求,從而實現流量變現。
3、工具類小程序

工具類的小程序最適用的場景應該是“剛需”“低頻”。當用戶沒有安裝App,也不想安裝APP,但又想體驗在線預訂,不想排隊,不想支付現金的時候,工具類的小程序就能發揮它的最大價值了。
比如到了汽車站、到了酒店前臺的用戶沒有安裝APP的用戶也能通過小程序達到目的,能夠進行在線預訂、在線支付等等。
4、生活服務類小程序

生活服務類小程序雖然和工具類很相似,但生活服務類的小程序應用場景要豐富一些,使用頻率也會比工具類的高,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及時”。
比如當用戶想知道今天的天氣,想知道此刻的路況,想知道下一班公交幾點來,就會有點開小程序的欲望。而這個時候,恰好有個小程序二維碼,或者歷史列表里面有小程序留存,用戶就會打開,并使用里面的功能。